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文化活动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正文

体验高寒山区的野外地质工作

来源: 地勘院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

  接到院里把我分配到肃北白石头沟调查项目工地的通知后,我与项目负责人刘力通过电话进行了联系,他说我们住地在雪山脚下,对面就是冰川,当时心想这简直太好了,终于可以近距离的欣赏一下雪山了。谁曾想,在去项目驻地的一路上,越走越荒凉,人烟是那么的稀少,眼前看到的场景,只有在电视上好像看到过,想着这地方是如何生存的,一概不知。车继续向祁连山深处进发,除了戈壁就是荒漠,走着走着车窗外掠过了榆林河谷崖壁上的万佛峡石窟,让人深深惊叹,我为古人曾在这里创造人类文明而深感敬佩。向峡谷走了一段后,感觉离工地不远了,眼前的石包城终于到了,说是城,其实只有几座旧房子。从驻地远远眺望可以看见一排皑皑的雪山,呈现着幽静的美丽,倒增添了几分生机。

  初到项目组,负责人安排我去学习钻孔编录,活不多也不用爬太大的山。工作中,刘力组长和陈刚同志非常耐心地向我讲解技术规程,直到我学会为止,工作上很顺利,同时,他们在生活上很照顾我们这些90后。

  随后的半个月,便安排我参与1:50000的地质填图,当时也没怎么在意,想着不就是爬山嘛,咱们来自农村,从小爬山长大的,最不怕的就是爬山了。第一天,早上吃完早饭,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高歌万里、激情澎湃,车子在戈壁滩便道上跳起了摇摆舞,远处的雪山像帷幕一样缓慢的从眼前滑过,不远处一群洁白的羊群悠闲地吃着青草,偶尔还有一两只调皮的山羊,奔跑着、啼叫着,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的车翻过小山梁到达再无法前行的目的地,又沿山坡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才到了工作起点位置。因为不适应,在山顶时有轻微的高原反应,头晕而且眼前发黑,又翻过一座近4000米的山脊时,已经感到很疲惫,到傍晚七点返回时确实走不动了,饥饿和干渴同时袭来,午餐吃的一个饼子和矿泉水的能量早已消耗光了,身体实在受不了,真想在地上好好睡一觉……这时陈刚同志在旁一直鼓励我,给了我他的补给,跟我说:“千万不能躺倒,一旦睡下就很难打起精神了,前面没有捷径,车根本进不来,必须走出去,这是任务”。听到这位军人出身的地质工作者的话语后,我倍受鼓舞。虽然后来越走越慢,两条腿直接开始打颤了,走几步就想坐下来,但想起了前几天当地人讲当年西路军将士在后面追杀中是怎么走出石包城这个困境时,我忽然增加了勇气,通过同事们的配合终于走出了山谷,晚上九点多才坐上了返程的汽车,在车上坐着就呼呼大睡起来,到驻地已经是十一点半了,由于太累了吃了一桶方便面之后就又接着睡觉了,这一次的经历给我留下的记忆太深了。我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把知识用于实践,还要学会怎样在艰难困苦中生存。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地质队员就要时刻准备着付出艰辛与汗水,虽然生活中伴随着枯燥与乏味,但地质队员特有的勇敢与智慧,无怨与乐观,是责任的担当。他们用火热的青春年华、艰苦奋斗的精神执著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实现着人生价值。

  地质填图工作很累,尤其在这种高寒山区,我和陈刚同志不知走了多少路,少说每天也有二十多公里。陈刚的腿扭伤了,但他依然拄着木棍坚持上山,继续前行,这让我非常感动。我们一组三个人,瘸了两个,但是没办法,任务重、时间紧,在室内整理一天资料,缓解一下第三天又得上山。随着工作的推进,我们必须赶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野外地质工作任务。就这样,每天野外工作结束返程时,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只要能为地质事业做出我们的小小贡献,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征服,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