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文化理念
文化活动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活动 > 正文

拿起筷子 夹住文化

来源: 审计运营部
发布时间:2018-11-30
浏览:
     这几天,D&G辱华事件持续刷屏,在他们的广告宣传片里把筷子叫小钳子,小棍子,好像配不上他们伟大的披萨。最让人愤怒的是D&G设计师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一系列辱华言论。我们的爱国之情再一次被点燃,我们的筷子,也再一次的让我们自己深深的进行反思,筷子,我们自己了解吗?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

  我们祖先的日常食物是茶,是一种粘稠的半流质食物,不能用手抓着吃,也不能用手捞食影响其中的野菜和树叶。可能有一个聪明的古人顺手取来小木棍儿之类的东西试着把野菜或树叶拨入口中,这就是筷子的最初形式。但筷子之所以称筷子,主要在于人们必需具有使用筷子的技术,而用筷技术则需经过刻苦练习才能掌握。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形状上方下圆,意味地方天圆,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原则的基本理解。两根为一双,这里面有道家太极和阴阳合二为一的理念。在使用筷子时,持方行圆,配合协调,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解。而要夹得稳必须一根动,一根不动,这又包含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这是百度中对筷子的解释。在古代,筷子主要是由箸竹、象牙、玉或银制成,每一双都不一样。如果你读过《红楼梦》,想必对于刘姥姥费足了劲也夹不住一只鸽子蛋的一双四棱象牙镶金筷子与据说能试出菜里是否下了毒的乌木三镶银箸会有点印象。银筷可以用来试毒,这应该是每个看过后宫争斗剧的人都知道的。可能你会认为是银的作用。但筷子也是古时的治病神器,《本草纲目》中写:“古箸以竹,故字从竹。吻上咽口疮,取箸头烧灰敷之。又狂狗咬者,乞取百家箸,煎汁饮(藏器)。”不仅外敷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据说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定。你可能认为这是夸张,但经现代研究发现一双简单细小的筷子,不仅仅具有夹、拨、挑、扒、撮、撒等多种功能,用筷子进食时,还会牵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从而刺激神经系统的内在活动,有助于人的动作灵敏、思维敏捷。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筷子不仅是简单的用餐工具,更负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历史上也有不少与筷子有关的历史载记,如楚汉相争时,张良曾用刘邦吃饭的筷子为他筹划灭楚大计,留下了“借箸代筹”的传奇。《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则记载了汉景帝用筷子试探条侯周亚夫的故事。此外,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皇帝也曾将筷子作为奖赏赐给能臣志士,取其“刚正不阿”之意。宋璟当宰相时,朝野上下都称赞他德高政廉。唐玄宗便在御宴上,将手中的金箸赏赐给宋璟,说道:“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箸,表卿之直也。”赐金箸是为了表彰宋璟具有像筷子一样正直的高尚品格,可见筷子作为古人常用的生活用品,也承载了重要的文化意义。

  我们的筷子,它是中国精神的传承,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在使用筷子上,还有许多禁忌,比如击盏敲盅、品箸留声、交叉十字、仙人指路……不论筷子如何演化,怎么去用,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画卷中浓墨淡彩的一笔,它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见证,不管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还是当今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我们都不能疏忽筷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象征,这比它的功能更重要。我们为何不去认真探究一下与我们每日相伴的筷子?去感受筷子带给我们的中华文化传承和伟大民族精神,更好的弘扬和传承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璀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