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地质
测绘地理信息
岩土工程
地质环境
非金属矿业
实验测试
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业务平台 > 正文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02
浏览: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

  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有限公司

  李雅琳,张宏达,郭海杰

摘要:近年来,学者对土地整治有了进一步认识,尤其是新一轮的土地整治规划发布实施后,依托产业模式建立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方向。本文以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丰禾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效果等研究数据的处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农村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进行科学评价,以期为黄土梁峁沟壑地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定区土地整治效益分析

  一、土地整治相关理论

  今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这难以避免很多农用地被占用,同时过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受到严峻的挑战,农用地占用和耕地的保护迫在眉睫。因此,我国土地整治的形式多为狭义上的土地整理—农用地整理,以此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土地整治项目是指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土地整治规划为指导,在区域内由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和开展的对山、水、田、林、湖和草等进行的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综合整治活动;土地整治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村经济发展发的客观要求,是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必经之路。

  在目前的土地整治中许多整治示范区,如通渭县、临洮县等通过土地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等取得了明显的业绩;但也有些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未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详细规划,对自然资源大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使得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理论研究

  土地整治项目中和效益评价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工程,其涉及因素众多,但综合考虑所涉及因素的重要性,本文将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三个部分。

  (一)经济效益

  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主要指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区域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区域内基础设施改善所带来的生产投入成本的降低等方面内容,经济效益直接反应的是成本投入的经济回报率。

  总结国内外对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的研究现状,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内容大致概括为:(1)经济收益的增加。经济收益的增加主要是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通常是指相比原条件,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后所提高的经济回报,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点:○1土地利用率和耕地数量的增加;○2农业基础设施的生产条件的改善。(2)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量的减少。

  (二)社会效益

  土地整治社会效不是指一般的社会公益事业,而是涉及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增加就业机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这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地矛盾,因此保障社会效益是我国开发土地整治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社会效益涉及因素较多,而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所以如何来评价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县如今各国专家学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分析国内外相关土地整治社会效益的研究,评价社会效益的指标可以从如下几点分析:○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缓解人地矛盾。○3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三)生态效益

  土地整治生态效益的内容主要是指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土壤成分、各类植被、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生产的诸多影响。生态效益是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土地整治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环境质量、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农民生活条件等,例如,未经合理规划的土地整治项目,容易破会区域内生态平衡,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洪涝干旱灾害等问题。

  综合国内为学者的研究成果,评价生态效益的主要因素有①水土流失情况,②土地肥力变化情况,③防护林,④生物多样性。

  三、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原则

  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是一个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工作,涉及的因素指标较多、涉及的方面较广,需要获得大量的指标数据。同时,在实际评价工作中,许多指标是定性的,无法定量表达,加上评价指标较难客观获取,给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此种情况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特性,从项目自身出发,全面、完整的确定土地整治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并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使体系内各指标相互衔接、相互制约,最大限度的覆盖土地整治过程中的每个方面和环节,是评价指标体系无空白、无遗漏,以保证对整个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综合效益做出全面完整的衡量和评价。

  (二)选取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原则

  评价标准的准确性必然建立在相对科学、合理大的基础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指标的选取应遵循合理性原则,不能脱离实际,且水平低的指标标准也会丧失项目的评价意义,同时选取的指标必须处理好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价结论。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通过“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科学提取评价指标和合理分配指标权重,大幅度提高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四)综合效益原则

  土地整治效益所包含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土地整治虽然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毕竟是人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自然状态的该表,尽管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能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单页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所以在评价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是一定要体现综合效益原则,全面系统的评价整个项目。

  四、土地整治效益分析

  (一)项目简介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定西市市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5°17′54″-36°02′40″、东经104°12′48″-105°01′06″之间,南北长82.9公里,东西宽73.3公里。安定区东部及东北部与白银市会宁县接壤,东南接通渭县,南部与陇西、渭源毗连,西南连临洮,西部及西北部与兰州市榆中县相邻。交通条件极为便利,铁路陇海线及多条国道、高速枢纽贯穿全境。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丰禾村土地整治项目,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丰禾村。经纬度为:东经104°31′07″~104°34′33″,北纬35°36′43″~35°38′28″。项目区东至西廿铺村、柏林村,西至大柏林村和张家区村,北至丰禾村的抓沟湾和锁儿坪,南至吴家川村和花坪村。项目总面积1024.99hm2(15374.85亩),建设规模为479.61hm2(7194.15亩),本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0.44hm2(6.60亩),新增耕地率为0.09%。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道路附属工程。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有土地平整、土地翻耕、田埂修筑和田坎修筑。土地平整1129868m3,土地翻耕406.50hm2,田埂修筑216.93m3,田坎修筑708.32m3;田间道路工程中新建4.00m硬化田间道1条5784.87m,改扩建4.00m砂化田间道2条5449.12m。改扩建素土生产路53条长35028.34m;道路附属中道路边沟长5.45km,大小过路涵管共107座,消力池4座,出水口5座。

  (二)社会效益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丰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完成后,形成田成方、路相同的现代化格局,将明显提高其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加大技术措施增产率,改善耕地质量,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资产营运创造良好条件,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本项目把土地平整工程和田间道路建设等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土地平整和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实现高效农田生态系统和村庄美化,为项目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四)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按照现有的耕作方式,耕地复种指数为1,本节效益计算按照种植马铃薯、小麦情况下所增加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比例马铃薯为70%,玉米为30%。

  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情况调查统计,整理前项目区农业收益情况见表11-1(整理前平均收益)

  表11-1 整理前耕地收益表

作物
种类
播种面积(hm2) 单产
(kg/亩)
单价
(元/kg)
毛收入
(元/亩)
种子、化肥、农药、农膜覆盖、农业机械化作业等(元/亩) 纯收入(元/亩) 总纯收入(万元)
马铃薯 300.57 1250 1 1250 230 1020 459.87
玉米 128.82 400 2 800 140 660 127.53
合计 429.39           587.40

  整理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效益明显的提高,表11-2为预测整理后的农业收益情况(整理后平均收益)。

  表11-2 项目实施后耕地收益表

  

作物
种类
播种面积(hm2) 单产
(kg/亩)
单价
(元/kg)
毛收入
(元/亩)
种子、化肥、农药、农膜覆盖、农业机械化作业等(元/亩) 纯收入
(元/亩)
总纯收入(万元)
马铃薯 300.88 1450 1 1450 270 1180 532.56
玉米 128.95 500 2 1000 180 820 158.61
合计 429.83           691.17

  (1)年净增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净增经济效益为:

  年净增经济效益=整理后耕地收益-整理前耕地收益

 =691.17-587.40
 =103.77(万元)。

  (2)静态投资回收期(Pt)

  Pt=C/A      (公式11-1)

  其中:C —费用现值(万元),此处C=1000.00万元;

  A—年均效益(万元/年),此处A=103.77万元/年。

  计算得出 Pt=10年。

  该项目规划投资建设期为1年,则静态回收期为10+1=11年(含建设期1年),投资收益率10.38%,经济效益较好。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良好,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观,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整治项目的要求。

  (3)单位面积投资

  按建设规模单位投资1390.02元/亩(2.09万元/公顷)。

  单位面积投资=1000.00/479.61=2.09万元/hm2

  五、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一)项目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分析

  土地整治过程是一项综合性的整治工程,进行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评价必须建立完整、系统、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本文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定西市安定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最大可能的全面反映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详细评价过程如下:

  表6-1 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表

  

地类 规划前(hm2 规划后(hm2 增减(hm2
耕地(01) 旱地(0103) 429.39 429.83 +0.44
林地(03) 乔木林地(0301) 8.55 8.55  
其他林地(0307) 203.60 203.60  
草地(04) 人工牧草地(0403) 2.96 2.96  
其他草地(0404) 258.05 257.61 -0.44
工矿仓储用地(06) 采矿用地(0602) 0.14 0.14  
住宅用地(07) 农村宅基地(0702) 31.92 31.92  
特殊用地(09)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0906) 0.26 0.26  
交通运输用地(10) 铁路用地(1001) 0.58 0.58  
农村道路(1006) 23.07 27.45 +4.38
其他土地(12) 设施农用地(1202) 0.70 0.70  
田坎(1203) 65.77 61.39 -4.38
小计 1024.99 1024.99 0.00

  项目区涉及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丰禾村一个村,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24.99公顷,建设规模为479.61公顷。其中农用地992.09公顷,占总面积的96.79%;耕地面积429.39公顷,占总面积的41.89%。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增加耕地面积0.44公顷,新增耕地率为0.09%。减少其他草地0.44公顷,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村道路4.38公顷,大幅度提高了项目范围内的交通运输能力。

  (二)评价过程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土地整治项目相关决策者的经验定量化,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依据图地整治项目指标选取的原则,从农民自身利益、耕地质量变化、水利交通状况、社会影响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建立项目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表6-2 土地整治效益评级体系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农民自身利益 农民年总收入增长率
人均耕地面积
农业生产投入
耕地质量变化 新增耕地率
单位面积产量变化
机械化面积变化率
耕地平整工程量
土地质量改良程度
交通状况 道路通达度
运输成本变化情况
社会影响 整理后环境变化情况
公众参与程度

  相关指标含义:

  (1)农民年总收入增长率=(整理后农民年总收入-整理后农民年总收入)/整理前农民总收入=(13823-11911)/11911=16.06%

  (注:整理前人均纯收入为11911元,项目区人口为500人)

  (2)人均耕地面积=(整理后人均耕地面积-整理前人均耕地面积)/整理前人均耕地面积=(0.8597-0.8588)/0.8588=0.10%

  (注:整理前人均耕地面积=429.39/500=0.8588公顷,整理后人均耕地面积=429.83/500=0.8597)

  (3)农业生产总投入=整理前农业生产总投入-整理后农业生产总投入=3645-3044=600/公顷(整理后农业生产总投入3045元/公顷)

  (4)新增耕地率=(整理后耕地面积-整理前耕地面积)/整理前耕地面积=(429.83-429.39)/429.39=0.1%

  (5)机械化面积变化=整理后面积变化-整理前面积变化

  (6)耕地平整工程量: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田块平整、表层土壤的剥离和复原、集并散、乱、小地块等整治活动的工程量。

  耕地平整工程量=429.83*0.03=12.89公顷

  (7)道路通达度: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农村道路数量,4.38公顷。

  (三)评价结果

  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为0.4085,评价结果为“优”,达到了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预期和目标。虽然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为“优”,但还从在一些问题。

  (1)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对土壤质量提高的投入甚微,造成土地整理后土壤质量根本没有本质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单产率的提升,从而影响了粮食总产值。

  (2)耕地平整工程量较大是影响社会效益提升的主要障碍,土地整治中,土壤改良重视程度不够,单位地力提升有限,同时项目区为山区,山多耕地少,通过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十分有限。

  六、结论

  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我国保障耕地总动量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土地整治工程同样会给项目区带来些生态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的评价研究,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文本拟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土地整治基础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土地整治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是区域内的群众,加强宣传教育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争取区域内群众对工作的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应当组织个乡镇政府部门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土地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区域内达成群众共识,鼓励群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各个环节,做到群众对规划方案了解,对工程实施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农民发得公众参与,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从项目群众自身利益出发,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土地整治工作真正的变成“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二)因地制宜,加强监督管理

  土地整治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是实际人文状况和整理区域内群众的实际需求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在土地整治立项前必须对项目区内进行详细的、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深入了解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经济发展现状、全面规划项目区。

  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实施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涉及到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必须规范运作,尤其是施工单位的确定,必须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好施工单位,同时组织建立纪律委员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督导和指导,最后对施工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建立备案库,今后的土地整治项目由政府从备案库中采取邀标的方式确定。

  (三)协调部门关系。追求综合效益的平衡

  土地整治工作室一项系统的综合整治工作。土地整治过程中涉及多因素和多部门利益,如土地管理部门、环保局、水务局等,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在组织和实施中必须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包含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部分,三大利益之间是内在统一的,如果不考虑经济利益,那么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这项工作就失去了信心,组织者和实施者丧失了动力,同时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虽然者两个效益没有表现的那么直观,但可以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良好发展,为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谭术魁,彭艳丽。农村土地整理效益预测模式构建[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i)

  2、陈超.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M]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3、冯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项目评价体系研究[M]云南: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张岩.土地整理的区域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河南南阳县土地整理为例[D]南阳: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